榮筱箐:當你在全世界面前摔得很慘,希拉裡會告訴你怎麼辦

要是我有小孩,我要教給TA的一項最重要的技能肯定不是如何獲得成功,而是如何面對失敗。成功就像六合彩,中獎的總是少數,況且這中獎很多時候靠的是運氣,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而失敗卻是這世上少有的公平,它雨露均沾,對每個人都如影隨形。就算你胸無大志也逃不過,追女仔敗給有錢的老頭,種莊稼敗給老天,戒煙敗給自己,掰手腕敗給隔壁的二狗子。



如果你有凌雲之志,那情況就更險惡瞭,人們總是告訴你愛拼才會贏,這沒錯,但拼得越狠摔得越疼,這個,可能從來也沒人跟你說過。如果有一天,你在全世界面前摔得頭破血流,眾目睽睽都在等著看你接下來會怎麼辦,那,真的,你該怎麼辦呢?



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曾經離白宮隻有一步之遙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裡·克林頓,特別是現在,“希拉裡再戰2020”的聲音在美國又開始此起彼伏,連老對手、現任總統川普都在10月16日的一條推文裡挑釁說:“我最近被問到爛椽子希拉裡會不會在2020年再出選,我的答案是‘希望如此’。”




去年9月,CNN播出瞭一段長達一個小時的特別報道,題為《差點當總統》,由記者Gloria Borger花費三年時間制作,采訪瞭包括共和黨的羅穆尼(Mitt Romney)、馬侃(John McCain)和民主黨的孟德爾(Walter Mondale)、杜卡基斯( Michael Dukakis)在內幾名曾經的總統候選人,讓他們談敗選的經歷。報道播出的時間離11月的總統大選已經很近,開場白裡有句百發百中的預言:“現在川普不能想象他會輸,希拉裡也不能,但短短幾個月以後,他們中的一個將會經歷美國最引人註目的公開失敗。”



時間真狠,一切滋養著希望和幻想的懸而未決,在過瞭某個節點之後都會有不可逆轉的固定答案。競選時的慷慨陳詞可以無數次倒帶回放,但歷史台中註冊商標卻不能,那個必須承受失敗的人,是她。



從萬眾矚目的巔峰掉下來,傷可能永久無法療愈。CNN報道中的受訪者都是在談陳年往事,還都談得黯然神傷。片中有個場景是羅穆尼2012年敗選後乘車回到台中通馬桶傢,在門口與司機、警衛一幹人等告別,然後切換到他獨自坐在起居室凝望窗外的背影。



這是個遠景鏡頭,他的背影在狹長的房間裡看上去孤獨而落寞,這時候畫外音響起:“這就是失敗的樣子,你一個人回傢,保鏢、記者、民眾,突然全消失瞭,一切都結束瞭,你成瞭個笑話。”



紮心吧?但外人得以見到的殘酷對當事人來說已經算是結瞭痂的傷疤瞭。關於民主黨候選人戈爾(Al Gore)在2000年的那場失敗,報道隻能通過戈爾當年競選團隊的幕僚來講述,他傷得太深,至今不願對人重提往事。



那年戈爾比小佈什多得50萬票,最後還是敗瞭,那是他第二次進軍白宮,情節與現在的希拉裡驚人的相似。不同的是,戈爾和大部分曾經沖刺白宮的總統候選人一樣,從此封刀。他們或是在政壇上銷聲匿跡,或是按部就班寂寂無聞,或者就像他自己,華麗轉身,在別的領域做出別的成績,盡管那個問鼎白宮的夢想就像折翼卻未死的鳥,還躲在心上某個角落裡,暗地裡疼著。



希拉裡卻不一樣。她倒不是沒有疼,在最近出版的那本自傳《發生瞭什麼》(What Happened)裡,你能看到她敗選後懶掃蛾眉、不看新聞、練瑜伽、遛狗和看到電視裡諧星對她的最後一場模仿秀時流淚的場面。



但她徹底消失在公商標註冊費用眾視野的時間加在一起不過幾個月,然後就開始高調出書、四處演講、就熱點時事對媒體發表見解。支持川普的保守派媒體福克斯電視臺也沒有放過她,當大部分媒體開始把焦點放在指摘川普上任後的表現時,這傢電視臺的主持人們至今仍然在不遺餘力的追討希拉裡的舊債。似乎她的對手和她自己都知道,這個政壇,她不會離開。

台中商標註冊

這種執拗其實是美國教育界最近一年多來關註的焦點。去年5月,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克沃思(Angela Lee Duckworth)出版瞭專著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引發瞭一場全國大討論。Grit這個詞,臺版譯為“恒毅力”,大陸版譯為“堅毅”,不管用那個詞,作者已經在標題中給出瞭定義:它是“激情”和“堅持”的合體。達克沃思認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並非智商,而是激情與堅持。




在美國,很多學校將這本書奉為經典,開始依此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課程和訓練,但反對方聲音也不小。福特漢姆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坦皮歐(Nicholas Tampio)是反對派代表人物,他在一篇批駁文章中說:“達克沃思所說的grit‘是對一個有趣而有意義的目標鍥而不舍,是面對挑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是摔倒七次爬起來八次’……這樣的堅持的確有它的用處,但如此盛贊它的價值並不合適,這樣很容易導致愚蠢或任性行為。”



坦皮歐指出達克沃思書中講述的很多關於通過堅持獲得成功的故事其實就屬於這類行為,她隻看到瞭那些屢敗屢戰最終勝出的幸運兒,卻隻字未提那些屢戰屢敗還為自己的固執付出瞭沉重代價倒黴蛋。坦皮歐說:“與Grit相對的是思考、是懷疑、是追問、是對推石頭上山的拒絕。”



學者們打打嘴仗容易,但放到實際生活中,這些論戰不僅不能指點江山,還容易給人帶來更多困惑,比如你怎麼知道試到第幾次就應該放手?你怎麼知道是不是再多試一次就會柳暗花明?你怎麼知道你命裡是不是永遠也不可能把石頭推上山的西緒福斯?這些問題的答案,普通人搞不清,希拉裡大概也不知道。其實說到底這次害她失敗的也無非就是有錢的老頭、老天、她自己和隔壁的二狗子,她跟你我並沒有不同。



川普發瞭那條2020的推文之後兩天,希拉裡對媒體公開表示她不會再參選總統,但同樣的話,她在2008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中輸給奧巴馬後,也曾經在NBC電視臺的節目中說過。年復一年,世事人心都會變,今天的信誓旦旦到時候可能早就過瞭保質期。



但如果希拉裡這次的政壇復出有什麼值得認真記錄美國商標註冊的,我覺得應該是她在解釋自己為什麼不會再參選時所說的這句話:“我認為因為我不會再參選,我的聲音反而會更有力度,更容易讓人們在川普的支持率下降的時候去思考:好吧,她說的是對的,那我們接下來的路應該怎麼走?”



我寧願相信希拉裡說這話的時候是真心的,如果是這樣,關於grit的種種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所謂堅持,針對的不一定是一個具體的目標或高度,而是心中的理念。讓你屢敗屢戰的不一定是問鼎巔峰,而是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去推動這些理念的決心。這種決心大於總統選戰、大於成敗、甚至大於你自己,隻有它才能賦予你世間無敵的強大力量,讓你在摔得很慘的時候也很快就能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再上征程。



要是我有小孩,這就是我想告訴TA的關於失敗的事。



【註】本文原標題為《跟希拉裡學失敗》


arrow
arrow

    nvpfv351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